2010年7月2日

在成為墳墓之前,你會真心聽我們所唱出來的東西嗎?

昨天看到灣島音樂祭"被迫"停辦

注意~~是"被迫"
理由是因為警方在現場"疑似"有人使用毒品,還有林務局未同意主辦單位只使用場地
這樣的政府作風無疑的是馬後砲!
不管今天是不是因為當地政府想要壟斷不讓他人圖利
還是當地有什麼樣的力量,想要介入這場活動卻不得圖利
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情,卻被搞得很複雜

其實心裡非常的憤慨
不論什麼樣的東西,只要沒有政府的"投資"
就馬上會被貼上莫須有的罪名

這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官員或是政府機關們
總是意圖要朔造一個"我們有聽到妳們的聲音"的形象
實際上,卻是做了一些,看似有幫助卻無形的傷害

不論是音樂、文化、繪畫等等各種的藝術
只要到了台灣,就變成了一文不值
甚至淪為政客手上的利用的工具

"讓年經人有機會在舞台上吶喊"
這樣的口號不知道喊了多少年,這樣的生態卻一直遲遲不能前進
台灣正在慢慢的步入藝術的墳墓一途

從海洋音樂祭的雙包事件,春天吶喊的被抹黑,原本民辦的搖滾台中變成官辦的樂團節
這些事件的背後,無不因為一樣東西~"利"
利多就抓~利空就砍頭
原本單純的音樂活動,最後卻淪為口號上的行動

或許很多人沒辦法理解,只是一個活動"被迫"停辦
為什麼需要這樣的憤怒去看待
甚至是樂團本身可以也很難想像這樣下去的情況
只會讓更多樂團沒有機會生存

台灣官辦的活動,往往政府只是掛名,而實際上在運作的,是由政府發包給民間的整合行銷公司執行。
而這樣的行動常常造成了一個現象是,原本樂團性質的活動,最後的焦點卻不在樂團身上
有時為了要讓活動更"好看",吸引大量的民眾,只會找來特定的表演者
說是讓活動加分,也許是為了讓口袋加分,或是選票加分

而這些免費的活動,舉辦的次數過於頻繁的情況
漸漸的就不會有人了解,這些樂團這些音樂甚至是藝術它的價值在哪!
買門票看表演~這就像是為什麼你要買唱片

官辦的活動,餵飽了大眾的胃口,卻餓扁了音樂人的肚子

很多人都知道,玩樂團在台灣是很難有生存機會
更不用去想,今天表演可以有多少的車馬費這種問題
只能變成是"我玩團好開心",沒有錢的開心,也只是"窮開心"
台灣很努力玩團的年紀一直處在大學到大學畢業前幾年的階段
很現實的問題就只是,玩團沒辦法養活自己

而官辦的活動,這些默默無聞的樂團去了只是拿了少少的錢
頂多貼補一下車費跟食宿還OK
如果官方還冠冕堂皇的說"給你舞台了你不唱,你還能去哪裡唱"

我會很想跟他說~"那是因為我們搭的舞台全部被你們給拆了"